眾所周知,西元1958年爆發的八二三炮戰中,美國為了援助我國抵禦中共入侵,支援我國響尾蛇飛彈等先進武器,並派遣裝備F-104A的第83戰鬥攔截機中隊協防,駐紮於桃園基地。
而僅僅在兩年之後,美國便決定軍援我國這款在當時極為先進的倍音速戰鬥機,這項決定遠超乎當時我國政府意料之外,在向美國要求軍援時,我國所期盼的也不過是超音速的F-100而已,美國現下卻主動提出倍音速的F-104A!
但裝備此款戰機所需的費用,也令不少陸軍將領以「換裝一個中隊F-104A的經費可建立三支陸軍師!」為由強烈反對,幸而時任國防部長的俞大維先生以「三個陸軍師無助於空防」而通過換裝F-104A,也使我國得以迎來倍音速戰鬥機時代。
那麼,究竟為什麼美國會出乎意料的同意軍援我國F-104A呢?
F-104A的開發可以追溯到韓戰前,創立臭鼬工廠的天才工程師凱利.強生有意設計出一款超越F-86的戰機,韓戰爆發後一年,凱利.強生決定伴隨美國空軍前往朝鮮半島,聽取前線飛行員們對於座機的意見。
蒐羅過資料後,凱利.強生驚覺,飛行員們幾乎都認同F-86在高空高速性能遠不及MiG-15,並且渴望著一架極致高速的戰鬥機,因應這一理念誕生的,便是F-104。
F-104採用了擁有優異升阻比、極為短薄的主翼以及細長的機身,其主翼銳利程度甚至可以拿來切高麗菜,一切的構型設計都讓他看起來不像一架飛機,更像一架載人飛彈,因而具備極致的高空高速性能,但轉彎半徑高得嚇人,著陸速度和低空性能卻令人汗顏。
起初,美國空軍對於F-104表現出相當大的興趣,但隨著韓戰後,美國空軍戰術觀念轉為要求多功能戰機與能搭載飛彈、複雜航電攔截敵機的攔截機,令F-104訂單大減,A型訂單自巔峰的七百多架跌回最初的146架,僅配備於美國防空司令部(Air Defence Command,ADC)下轄的四支戰鬥攔截機中隊。
但F-104A早期的性能並不令人滿意,首先,該機細長的機身使得自身無法安裝和防空司令部聯繫的半自動地面管制系統裝置,無法和地面戰管單位配合,發揮其優異的攔截性能,其次,F-104A武裝非常薄弱,僅有GAR-8響尾蛇飛彈,原先的固定武裝M61火神炮則因具有過早點燃砲彈、震動等問題而拆除。
除上述兩點外,早期裝備J79-GE-3A引擎的F-104A因引擎性能不佳而時常發生事故,直到1958年4月換裝過J79-GE-3B後才改善。
重重考量下,美國空軍決議在1959年6月開始將F-104A自第一線汰除,首先撥交給美國空中國民兵的田納西州151中隊、北卡羅萊納州157中隊、亞利桑那州179中隊。
當美國開始汰換F-104A/B時,適逢兩岸空優逐漸失衡,為了幫助我國提升防衛能力,美國空軍勢必得軍援一款比F-86先進,空戰性能優異,航程及載彈量、對地攻擊能力又不出色的戰機給我國,以達到平衡台海空優,又能不讓國府以此款戰機遂行反攻大陸任務,短腿的純空優攔截機F-104A無疑是最佳選擇。
即便是後續我國取得的F-104G,該機雖是一款相當優異的多功能戰機,但載彈量及航程仍有相當程度的限制。
於是乎,美國在1960年軍援我國21架F-104A、5架F-104B,使得我國空軍戰力有效提升,卻又不至於打破台海平衡。
在軍援我國後,美軍又在1961年與1969年分別軍援巴基斯坦、約旦兩國,其中不少是我國使用過的F-104A。
美國自身的F-104A/B在古巴危機過後曾重回第一線,但在1969年年底正式汰換封存,部分軍援他國,此又是後話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