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號戰力提升 雄鷙、玄戟上線實測
- Chief Editor
- 8月1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近期F-CK-1經國號戰機分別有「雄鷙」、「玄戟」兩案上線實測,科研團隊努力又有成果,代表經國號將再次提升戰力,本文將兩案合併簡介。同時推估空軍對經國號仍然重視,透過裝備新式反艦飛彈及長期缺乏的電戰莢艙,使其成為國造武器發射平台並提升生存性,從研製初期設想單純空優戰機進化為制空、對地、制海全功能。
雄鷙反艦飛彈首次拋投測試
經過數月密集試飛,雄鷙空射反艦飛彈終於在上週進行拋投測試。由1490號單座測試機從不同高度各拋投一枚測試彈,驗證規劃最佳發射高度、速度。對此彈體、彈翼採用醒目塗裝,由彈體內裝追蹤系統、翼尖高速攝影機、隨伴機蒐集相關氣動數據。如發現異常則由計畫團隊修改變因,俾利後續實彈驗證。


玄戟專案上線實測 電戰莢艙目標實現
八月中旬,中科院及美商合作「玄戟專案」經國號戰機電戰干擾莢艙在C-130H上實測曝光。多年來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神祕專案終於露臉。
F-CK-1經國號戰機長期以來以缺乏電戰系統而被認為不易於現代戰場生存,雖曾有構想以F-16戰機現役AN/ALQ-184干擾莢艙裝上,但原有掛架加上莢艙本體高度後,導致起飛仰角嚴重受限故放棄,只能轉向自製莢艙。
2021年起,中科院以「玄戟」為名進行經國號電戰干擾莢艙研發建案,時任院長張忠誠表示有信心三年內能研發完成,後續特別以一架改裝偵蒐系統的C-130H為接收機捕捉威脅訊號源建檔。莢艙本體由經國號戰機現用275加侖副油箱改造,中科院就當時掌握技術以編號1429單座機裝機地面實測,然2023年傳出關鍵技術缺乏致本案遭遇瓶頸,由於遲遲無法突破,更傳出可能現況結案。
其後中科院委請美國OOO公司協助研發,本案如注入活水般突飛猛進。中科院再改裝一架C-130H擔任測試載台,後艙裝設美方原廠&中科院搜集電子訊號相關設備,並於7月起開始飛測。莢艙外觀可見前後端重新設計,原有275加侖副油箱僅保留中段,左側有進氣口、散熱片供模組電力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