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CK-1A 10002原型機墜海之後,為找尋可能的失事肇因,航發中心決定委請新加坡的打撈公司派遣打撈船前往失事海域尋找飛機殘骸,並希望能將其打撈上岸。
當時打撈船使用聲納探測器在失事海域來回掃描,確定了機體在墜海時散成三大塊,也因台灣西部海岸深度較淺,減少殘骸打撈的困難度,於是標示完成殘骸分布的主要位置後,由潛水員先下水查看狀況。但令人弔詭的是,不管潛水員如何尋找,竟然看不見任何飛機殘骸!撈上來的只有泥沙與各種海底生物,讓所有人摸不著頭緒。
後來經過打撈團隊的討論,推測應為飛機墜海時速度大,造成殘骸直接插入海中,又因為海流的緣故再度使殘骸被泥沙覆蓋,造成潛水員只見到表層的泥沙而無發現覆蓋其中的殘骸。而因為泥沙覆蓋的厚度無從判定,因而使整個打撈計畫最終宣告放棄。
八年後,有一天漢翔公司(當時已改制)廠區外突然來了一群漁民,他們宣稱打撈到了一些幾年前經國號戰機墜海的殘骸,於是飛機製造廠副廠長(曾任公關室主任)的李適彰前往一探究竟。在會客室裡,只見漁民手中拿著幾塊金屬零件,並說他們的漁網被這些零件勾破,要求漢翔賠償20萬元。但李適彰看了看金屬零件,向漁民詢問在何處撈到?漁民表示是在距離失事海域約20~30公里處打撈上船的,而李適彰向他們解釋,並非漢翔不願賠償,而是這些零件尚無法確定是否屬於10002號機,且漁民表示漁網已丟棄,所以無從證明是這些金屬零件造成破損,但他可以私下補償他們。於是李適彰自掏腰包,當場給了5000元的紅包做為「壓驚費」,也成功化解了這場爭執。
當時漁民提供的金屬零件共計有14件,上面的油漆顏色仍可辨識,李適彰將它們全數拿給廠區的設計與製造人員鑑定,成功辨識出確實屬於10002號機的殘骸。而這些殘骸該歸誰管?其實無從認定,所以後來李適彰將這些零件請託交給漢翔公司品保單位的某庫房保管,但保管單位疏於保存,再加上人事、組織的更迭,年輕一輩的員工也並不曉得那些在架上的零件到底是什麼?以致後來全數生鏽脫漆,目前去向不明。
但幸虧當時李適彰將其一一拍照存證,並在照片背後註明殘骸部位,讓這些零件得以有影像存證。
10002原型機在台中港區上空飛行英姿。李適彰老師提供
10002號機垂直尾翼與機身介面接頭(固定座)。李適彰提供
10002號機右側機翼斷裂(與制動器介面)結構一小段。李適彰提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