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Chief Editor

用自身經驗寫航空發展史—訪談經國號戰機首席試飛官吳康明老師(一)

編輯與引言/曄暉


做為1980年代國防奇蹟的代表,經國號的成功除卻研發人員的單精竭慮外,試飛官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若提及經國號的試飛官,想必會令人聯想到經國號首席試飛官、現任職漢翔公司顧問的吳康明老師。 本次我們有幸邀請到吳老師接受訪問,以口述方式記錄下中華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抹輝煌。


個人簡介與空軍前段生涯

  我是從民國51年進入當時位在屏東東港的空軍幼校11期,民國54年自幼校畢業後進入空軍官校正50期就讀,自民國57年開始飛行(官校三年級),58年畢業後分配到新竹部訓隊飛行F-86戰機。


  我覺得F-86是架好飛機,雖然本身無雙座教練機型,故用T-33帶飛,之後教官會靠在F-86座艙旁邊看你的動作是否熟練。再來慢速滑行,幾次後就放飛,操縱很簡單就可以上手,所以F-86對我來說真的是架好飛機。


  民國59年部訓隊結訓後我調往嘉義四大隊23中隊飛行F-100戰機,飛行時數大約1500小時,後調桃園五大隊飛行F-5戰機,再於民國73年調往航發中心。


嘉義23中隊中尉學官時期

桃園五大隊26中校中隊長時期


美國不賣新戰機,促成了IDF的研發


  我們當時買不到新戰機,雖然美國要出售F-20以及降級版的F-16/J79,就是把原本的發動機換掉,換成當時我國F-104戰機使用的J79發動機,但後來因為817公報的簽署而被迫放棄。這時有一些美國的軍火商來到台灣,他們是只有幾個人的小公司(編者註二),不像是波音還有自己的工廠,所以當時我們的政府想這樣不行,後來找了研發F-16的GD公司來協助我們研發戰機,但美國的國務院不同意,而當時的航發中心主任華錫鈞上將在美國普渡大學研究所有一位同學在相關部門任職,所以華主任就帶著航發中心的人一起去找他那位同學商討,最後美國派人幫助我們自行研發戰機,但有許多的限制,像是油量及推力限制。


F-20虎鯊式戰鬥機

F-16/J79戰鬥機


註:即丹尼爾顧問公司,該公司為洛克希德前副總裁丹尼爾先生組成,專司當時國際上各國F-104之後勤補給問題,在協助我國開發戰機時較不積極,方案多以洛克希德當年的F-104研改為主,後因部分構型較為敏感,援助也遭到美國務院強制終止


在美國試飛學校受訓


  當時為了要試飛IDF戰機,我們在民國75年時到美國的試飛學校受訓。因為我國在當時沒有所謂線控系統(Fly By Wire)的飛機,所以必須到美國GD公司位於德州沃斯堡卡斯維爾的Fort Bliss基地飛行,當時飛行的機種是F-16。就這樣每三個月到美國飛行一次,直到民國78年IDF首次升空。

在美國受訓飛行F-16戰機


特別的出廠方式

  一般飛機的出廠可能是用拖車拖行的,因為連發動機都還沒裝上。但IDF的出廠很特別,是用自身動力(啟動引擎)滑行進入當時航發中心的11號棚廠,再由當時的李登輝總統主持出廠典禮,次年5月28日IDF戰機首次升空。


1988.12.10經國號戰機出廠

試飛對我來說就是不斷的測試

IDF首次升空的過程其實還滿順利的,按照慣例我們首飛都暫時不收起落架,但在飛行過程中發現有出現PIO的現象,所以在落地後,趕快將飛行系統打包,趕往桃園中正國際機場運往美國GD公司,讓他們做分析,找出問題後修改。修改完後再測試,測試完後再運回台灣,然後我們再去做試飛,這中間大概經歷幾個月的時間。

1989.05.28經國號戰機首飛


  雖然美國GD公司對於F-16的經驗很熟悉,但IDF畢竟跟F-16是不同的飛機,所以系統相對的也要不斷的測試。試飛對我來說本身就是不斷的測試,工程師認為他們做出了最好的東西,但還是必須要實際的試飛去測試,工程師認為做得好的,實際上不一定真的適合。所以試飛是長期的、枯燥乏味的,但你不可以有任何偷懶,要踏踏實實地去做。

為甚麼部隊跟航發的飛行員飛的不一樣?

  以前唐飛上將在擔任參謀總長的時候,當時我們的董事長是蔡春輝先生,就帶著我去見唐總長,唐總長說:「為甚麼有些大動作部隊的飛行員飛不出來,而你們的飛行員飛得出來?」後來我跟唐總長解釋,我們試飛是用一種最簡單、最不容易犯錯的方法去飛,去求得你要的東西,所以越簡單越不容易犯錯。

  我在這裡舉個例子:這架飛機可以帶到9G,最笨的人就是直接帶9G,下來頭昏、微血管破裂,因為我們要求非常嚴格,第一你高度不能差正負50呎,速度不能差正負2哩,你要在這麼大的G力之下維持大約20秒的時間,是不太容易做到的,所以這是最笨的方法。

  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平飛加速,就可以求得剩餘能量,利用剩餘能量反推回來就是轉換性能,就這麼簡單。唐總長說:「說部隊飛行員從0.8馬赫加速到1.2馬赫怎麼都是5分鐘,而我們試飛加速只要3分鐘,怎麼來看都有問題。」後來我跟唐總長解釋,空軍飛行的時候,油門在0.8馬赫時是一個轉速,但現在加速到最大推力,加速到1.2馬赫,但我們在試飛的過程中,我們是把油門推到最大,放減速版,從0.6馬赫開始帶大G轉彎,直到發動機運轉到最大。因為你油門推到最大,加速可能還要十幾秒,但我不讓它加速,一直保持在0.6馬赫,十幾秒後地面說發動機穩定了,這時候改平、收減速版,從0.6、0.7、0.8馬赫開始算加速,所以操作的方法不一樣。

空軍副總司令唐飛中將試飛經國號戰機


技令是依據,教範是經驗


  我常常說,技令是聖經,是不能更改的。而有一種東西叫做教範,是根據技令上的規定去操作,但是每個人都有個人的經驗,你把經驗記錄下來,這叫做教範,而這個是可以更改的。技令是飛行操作的依據,教範是我們自己在飛行的過程中的經驗,跟技令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試飛就像是寫教範,在每次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成長。


本文感謝漢翔公司協助採訪,漢翔公司顧問吳康明老師親自校閱內容。

圖片提供、拍攝:吳康明、李適彰、傅鏡平、俞冠華、青年日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