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王鳴中

新聞官的故事—軍媒新聞官與軍種新聞官的競合

文/圖:王鳴中


斯斯有兩種,新聞官也有兩種,一種就是我們這種作新聞議題處理、負責跟外面新聞界溝通的,通常散落在司令部或各部隊,另外一種是專業的新聞官,就是編報紙、雜誌、攝影、剪輯及廣播的,這一批新聞官通常學有專精,所以大都在軍報社、軍事通訊社或軍方電台任職,彼此分工不同,有時候立場也不同,很容易迸出火花,其實想想也是很有意思。


明明都是國軍的單位,甚至於是學長學弟,也大多都認識,為什麼會迸出火花呢?其實軍媒之間雖然分工不同,但是還是潛存著競爭關係,其實這也是進步的原動力,尤其是近年來圖像化的時代,長篇大論的文章、評論已經沒市場了,軍媒身為全民國防教育的推動單位,自然也要順應民情,所以不論是軍報社、通訊社都有要製作影片的能量以及經營自己的臉書,當然自己最基本的任務還是都保持,但增加了許多額外的稿量,編輯自然抓破了頭要想題材、吸睛,所以各軍媒需要的題材大增,部隊往往就是最大新聞亮點的來源,一經鎖定,他們就派新聞官去拍攝、採訪,以擴大自身的報導內容。


看起來是沒甚麼問題,理應部隊表示歡迎,因為幫自己的單位宣傳是好事啊,為何有時還會困難重重呢?通常軍媒要去部隊採訪前也是要經過司令部的公共事務組,簽奉長官核可後部隊才可以支援,來申請時我們都會先問部隊可不可以支援,有的部隊很痛快同意,不但全力配合還加碼演出,有些單位的主官就會認為這與戰訓本務無關,增加部隊負擔,就會不答應,不然就是勉強答應,然後拍攝時百般設限、阻擾,往往就鬧得不愉快,就曾發生軍媒去採訪飛彈發射,發射前硬被射擊單位強迫拆卸攝影機情事的發生,弄得尷尬不已,軍媒的新聞官到單位採訪,通常都是備受禮遇,政戰主任可能都親自來接待,並派科長或政戰官陪同拍攝,想盡辦法排除障礙,拍到痛快為止,怎麼會有人來刁難呢?部隊有時也是一肚子委屈,說是主官規定的,他們也沒辦法,往往司令部的新聞官就兩面不是人,又要安撫下面又要跟軍媒道歉、說明,有時候新聞官不耐煩了,就先跟軍媒吵一架、再把底下幹譙一頓也常發生,其實,各自有各自的立場,也沒有對錯,但若是奉長官核定的採訪,單位硬是不配合,那命令的尊嚴性又何在?


那軍媒來申訪我們會不同意嗎?當然會,有些項目若單獨給軍媒報導,那各家媒體一定會跳腳,例如勇鷹機的生產或試飛等,其實找我們也沒用,因為勇鷹機還沒交給空軍,我們也沒權責同意,所以往往都要委婉的說明,不然就是換新聞,這個不能給你採訪,我幫你找一個議題讓你去拍,就是這樣子,也是很有趣;還有就是有時候軍媒衝太快,讓媒體誤以為是「官洩」,有一次軍媒登出了IDF戰機掛萬劍彈的照片,各家媒體開始紛紛揣測,萬劍彈是否已經服役,撥交部隊,搞得我們一頭霧水,趕緊查證,還沒啊!說破了嘴,媒體還是半信半疑,我們這邊呢?登都登了再去究責也沒意義了,免得大家都很尷尬。


還有一年八一四空軍節,照例司令部要辦慶祝大會以及楷模表揚,照程序軍媒通常都會來採訪,並且訪問一、兩個楷模,登上「青年日報」或是電台節目,如果無法做電視專輯,做莒光日新聞剪影也可以,或許當日人員任務分配的關係,居然無一軍媒來訪,唐組長就很生氣,就打了一個電話說:「今天是空軍的大日子,你們是空軍派出去的,都不來採訪,難道不想回軍了嗎?」,這話真有效,果然過了不久,典禮一半的時候,就看到軍媒派人來採訪了,我們互望一眼,彼此心照不宣,會後學弟就說:「學長,我們這組是硬擠出來的」,我說:「還好你們來了,不然可能是你們總編輯自己扛機器來喔!」,這也是當年的一段趣事。


難道我們跟軍媒的關係就這麼緊張嗎?當然不是,以上的都是特例,其實大家都是學長學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軍種人員徵選過去的,彼此都很熟悉,我們有甚麼點子,也會私下跟軍媒溝通,請他們發採訪申請,就可以來採訪了,這就是裡應外合;我就成功的作過好幾次這種案子,有一次我在跟軍醫組組長聊天,他說空軍特有的航空護士這一段歷史,已快為人所遺忘,而且現在的航護也縮編了,正在感傷時,我說我可以請軍聞社去拍一集介紹航護的「國防線上」以及做一集「莒光園地」的單元,他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我就聯繫在軍聞社的學弟,請他幫這個忙,他也正苦於無稿源,我也提出屏東的航護都是小女生的誘因,學弟立刻說:「學長,我立馬出發到屏東」,哈哈,果然他做出了很好的一集,還去訪問了許多航護的前輩,也了了軍醫組組長的一個心願。


還有一次是「人工增雨」作業,每次空軍實施人工增雨時,都只有地面整備的照片,跟一篇單調無味的新聞稿,各媒體也是照本宣科報導,沒意思,我們一直想拍空中作業實況的影片,但往往受制於主客觀因素,都沒有拍攝成功,不然就是有拍,效果不好,有一天機會來了,司令部的氣象官打電話給我說:「學長,明天清晨有一批人工增雨作業,請屆時幫我們發新聞稿」,例行公事嗎!我說沒問題,另外追一句,要是我請軍聞社去採訪可否?他說當然歡迎,我就趕快通知軍聞社南部分社的主任,請他按時去採訪,他也很興奮,一大早天沒亮就到屏東基地,雖然依規定未受航生訓、求生訓不能上飛機去拍,但是在機上裝設了運動型攝影機,並將在地面整備的情形實況記錄下來,這些影片他不但又製作了一集精彩的「國防線上」,我們也將影片提拱給各媒體使用,各家也紛紛採用,展現國軍愛民助民的傳統,真是兩全其美,相得益彰。


其實專業單位新聞官跟軍種新聞官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大家彼此合作,出人出力,才能有好的作品,而且近幾年母校新聞系教育成功,培育出許多好手,無論影片剪輯、製作都令人驚艷,另外就是攝影作品也常得國際大獎,讓國軍的勤訓苦練讓世人知道;有的新聞官也跟著部隊行軍500公里,不然就是跟著去南沙運補、敦睦遠航,也就是有這一群人,留下了許多真實的畫面,曾在軍媒服務的學弟跟我說過:「學長,你知道嗎!去單位拍不難,但回來剪輯的時候,剪著剪著不知不覺就天亮了」,這句話真是道盡這一群新聞官的辛苦,無論是哪一種新聞官,我也只能以一個曾經做過新聞工作的老兵的身分向他們致敬,敬禮!


bottom of page